陜西涇陽太壸寺廟會(2)
最末
涇陽太壸寺景區(qū)介紹
涇陽太壸寺坐落在縣城中的二條街上,占地面積不大。寺里主要建筑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寶殿,殿里供奉著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為佛祖釋迦摩尼像?!吨袊鸾淌氛摷分杏涊d說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見珍貴。在大殿周圍,散落著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現(xiàn)在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有點蒼涼的太壸寺,在歷史上卻很有名氣,甚至輝煌。
涇陽太壸寺坐落在縣城中的二條街上,占地面積不大。寺里主要建筑為明朝建的一座大雄寶殿,殿里供奉著一尊站立的石佛像3米多高,為佛祖釋迦摩尼像?!吨袊鸾淌氛摷分杏涊d說這尊石立佛是六朝古物,足見珍貴。在大殿周圍,散落著北魏石碑、唐朝石碑等等石刻?,F(xiàn)在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有點蒼涼的太壸寺,在歷史上卻很有名氣,甚至輝煌。
據(jù)歷史記載,太壸寺前身為前秦符堅行宮,北周時改作佛寺、叫惠果寺。到隋朝、隋文帝的母親常來這里燒香拜佛,文帝改名中興禪寺。唐開元年間改名太壸寺(壸音讀坤)。在隋唐兩朝,太壸寺不但是皇家寺院,而且是當時日本遣唐使來華留學學習的寺院之一。據(jù)《續(xù)陜西通志稿》記載一位日本太子就在太壸寺里學習過。到清朝時太壸寺已經(jīng)衰落了。殿房毀壞,古碑埋在瓦礫荊棘里,很多銅佛像、鐵佛像遺落在草叢間。
1932年,朱子橋將軍和唐慕汾、康寄遙來涇查看災情,看到昔日的皇家寺院一片荒涼,感慨萬千。隨后進行了修繕保護。太壸寺俗稱涇陽大寺。在民間太壸寺無人知道、涇陽大寺卻盡人皆知。1957年被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恢復了太壸寺叫法。寺內(nèi)有一明朝鐵鐘,為涇陽崇文塔下鐵佛寺遺物,暫保存在太壸寺里。
改革開放以后,當?shù)卣畬μ珘姿卤Wo的還不錯。農(nóng)歷每月初一、十五是進香的日子,屆時寺里香火旺盛,香煙繚繞,一片阿彌陀佛聲。不但信徒們前來頂禮膜拜外,很多達官富人、平頭百姓有事無事也來為佛祖燒一炷香、磕一個頭,求佛祖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吉祥、事事遂愿。
太壸寺大殿
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七架梁,抬梁式結構,歇山式屋頂,頂施灰布紋筒、板瓦,檐施溝頭滴水。柱頭斗拱為五踩重昂。轉角斗拱為七踩三層,補間斗拱為五踩重昂一朵。據(jù)《史記》記載,太壸寺為前秦苻堅(357—384)所建之行宮。北周時改作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時,改為中興禪寺。唐開元年間改稱為太壸寺。唐天寶年間救修,其時與西安青龍寺齊名.《續(xù)陜西通志稿》載:“惠果寺,即縣內(nèi)大寺,唐日本太子留學于此”。金世宗、元世宗時皆重修。明正統(tǒng)年間重修。1932年,華洋義賑會朱慶瀾撥款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