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定磨西古鎮(zhèn)
白玉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擁有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海螺溝冰山景區(qū),響譽全國,被喻為漂浮在古冰川遺址上的川西風情古鎮(zhèn)。磨西鎮(zhèn)內建筑以川西民居結構為主要特點,民風古樸淳厚,是一座融民族、宗教、紅色、茶馬文化于一體的休閑旅游小鎮(zhèn)。
磨西鎮(zhèn)地處貢嘎山風景區(qū)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qū)外圍保護地帶,是海螺溝名勝風景區(qū)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鎮(zhèn)距成都約304公里,距瀘定52公里,距康定約70公里,現(xiàn)已建成磨西至康定的公路,游完海螺溝可直接到康定游覽高原名城。
磨西古鎮(zhèn)雖經歲月滄桑,人們從它眾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窺探出其久遠的歷史痕跡。舊有的中國式建筑依舊保存著那份凝重,而其中一座法國傳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傳出的禮拜禱告鐘聲已回響了一個世紀。中西文化的交融給古鎮(zhèn)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
瀘定磨西鎮(zhèn):紅軍進入甘孜藏區(qū)的第一鎮(zhèn)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是當年紅軍進入甘孜藏區(qū)的第一鎮(zhèn)。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此地,毛澤東主席下榻于當?shù)靥熘鹘烫脙龋匍_了著名的磨西會議。隨后,紅軍搶奪瀘定橋。
歷史上的磨西曾是唐蕃古道驛站,也是川藏茶馬古道重鎮(zhèn)和重要的交通要道。始建于1918年的天主教堂曾是當時西方文化在甘孜州磨西的一個文化交流窗口,當年,紅軍使用的抗戰(zhàn)指揮部和毛澤東住所就在此地。
磨西紅軍長征紀念館,坐落于磨西古鎮(zhèn)的中心,占地約15畝,展館及附屬設施近6000平方米。該紀念館以史實為依據,分上、中、下三層展廳共計四個單元,館內除大量豐富的圖片、資料、實物外,還增加了仿真雕塑、仿真故事場景等逼真的歷史畫面,再現(xiàn)當年紅一方面軍在甘孜的工作、生活情景,再現(xiàn)了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和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
這里的主樓神甫樓是一幢兩層三直青磚土瓦房。樓前有塊白色花崗巖石碑,上面刻有“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磨西天主教堂”“毛澤東同志住地舊址”等字樣。這棟樓還保持著當年的原樣:一樓是醫(yī)務室。
紅軍來到磨西時,有些人得了痢疾。神父和鎮(zhèn)上的大夫熱情地給他們治病,就是在一樓的房間里。
毛澤東來到天主教堂后,曾與神父有過一番長談。后來,神父又主動把自己的住所讓給了毛澤東主席。
左邊的房間,正是當年召開磨西會議的地方。
會議室以豐富的圖片、展板、實物及逼真的故事場景為主體,再現(xiàn)紅軍長征的艱苦歲月:1935年5月28日一早,紅2師,紅3、5、9軍團和中央軍委機關近兩萬人,從雅安石棉縣的安順場出發(fā)緊急開往瀘定,28日傍晚紅軍抵達磨西。由于雨大天又黑,通往瀘定的山路全是懸崖峭壁,毛澤東和軍團部隊夜宿磨西,當晚住在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樓。
28日晚10時許,毛澤東主席無法入眠,他緊急召集同天到達磨西的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秦邦憲、陳云、鄧小平等在房間里開會,這便是著名的磨西會議。
磨西會議是紅軍歷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會議,會上決定:紅軍不去康定了,因兵員、糧食得不到補充;馬上通知部隊有序通過瀘定橋,先過人后過馬;征求陳云意見,中央準備派他出川到上?;謴捅粩橙似茐牡舻狞h組織,而后去蘇聯(lián)向共產國際匯報中國革命情況;通知部隊抓緊籌集補充糧食。
磨西會議的召開,對紅軍飛奪瀘定橋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5年5月30日凌晨4點,毛澤東離開磨西教堂。行進到磨崗嶺半山坡時,接到先遣團派人送來的紅軍飛奪瀘定橋成功的消息,毛澤東極為高興,隨即命令趕赴瀘定橋,跨橋北征。
原來,5月28日晚11點,紅四團官兵在行軍途中接到磨西會議關于飛奪瀘定橋的命令后,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時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
打完瀘定橋,部隊又繼續(xù)向前打,22名勇士的名字沒有來得及記下來。后來在長征路上,這22名勇士多數(shù)同志都先后犧牲了。瀘定縣在解放后的追訪中,還找到了1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長劉梓華。他也是22名勇士中唯一留下,今天瀘定縣紅軍紀念館廣場上劉梓華的雕刻頭像,就是根據他本人的相片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