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淄川人的壽誕習俗
好散
壽誕,俗稱“過生曰”、“慶壽”、“做壽”。是成年進入晚年時期的一項以祝壽祝吉為目的,以酒宴樂舞為形式的生日慶賀習俗。
其實,“壽”和“生日”是有區(qū)別的。“年齡久長為壽”。按照民間習俗,五十歲以下的誕辰紀念稱作“過生”;而過了這個界限的就稱作“做壽”。所以,祝壽有著一個十分明確的行為主體,那就是做壽老人。祝壽中的所有活動都是圍繞著老人進行的。越到老年,祝壽活動的儀式也就越隆重。尤其是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歲生日,幾乎每個家庭中都要舉辦具有濃重喜慶色彩的“祝壽”活動。
祝壽活動除了鮮明的慶賀之外,還是一種人們追求長壽理想,祈求延年增壽而產生的行為方式。因為做壽的老人,畢竟年壽已高,隨著肌體的衰弱和健康水平的降低,老人的壽命會越來越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因此,人們也借助“做壽”的機會,舉辦各種酬神祀鬼、焚香點燭的活動,祈求上天給予老人更長更多的壽運,幫助老人渡過生命歷程中各種各樣的難關,達到“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理想境界。
在古代,人有上、中、下壽之分。即六十歲稱“下壽”;八十歲稱“中壽”;一百歲稱“上壽”。其中,六十___六十九歲為耆壽;七十___七十九歲為稀壽;八十___八十九歲為耋壽;九十___九十九歲為耄壽;百歲以上為“期熙”。
在關于祝壽的稱謂中,七十七歲被稱為“喜壽”。因為,“喜”字的行書和“七十七”這三字相近;八十八歲被稱為“米壽”。因為,把“米”字拆開,上面兩點像個“八”字,中間是個“十”字,下面又是個“八”字,合起來就是“八十八”;九十九歲稱為“白歲”。因為,“百”字缺一橫即“白”字。一百缺一從數(shù)字上推就成了九十九。
從六十歲生日開始,凡逢整十,如六十、七十、八十歲生日舉行的壽禮,皆稱之為“過大壽”。
民間有“做九不做十”、“做虛(歲)不做實(歲)”的習俗。也就是遇到六十、七十、八十等整十歲壽辰時,要將其提前到虛歲五十九、六十九、七十九歲時來舉行。到了整十生日時,反而無所表示。因為民間認為“十”有到頭、到頂?shù)囊馑肌!笆珵闈M,滿則招損”,不吉利。而將整十的壽辰提前到虛歲逢九的壽辰來做,“九”與“久”諧音,以表示“長長久久”,用來祝愿“長命百歲”。
另外,民間忌諱說老人“百歲”,認為百歲是人壽命的極限,到了百歲也就等于到頭了。因此,逢百歲時,多數(shù)仍說九十九歲(仍用“久”字之意,謂“久久無限長”)。
六十歲以下的人慶祝生辰只能說“過生日”,不能稱“做壽”。正所謂“生日年年有,壽誕六十首”。如果不到六十歲叫“做壽”不僅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甚至唾罵,而且還要“折壽”?!白鹩H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越過六十歲,也不能在家“做壽”,只能是“過生日”。
壽誕籌備
給老人祝壽,兒女們都要提前做好大量的細致的籌劃和準備工作,以求把老人壽誕做的順順利利,圓圓滿滿,既熱烈喜慶,又體面風光。
發(fā)壽柬
祝壽前,要向至親好友、同僚門生等發(fā)壽柬。壽柬是專門用來邀請親友參加自己長輩壽誕的請柬。壽柬的格式與寫法應遵循請柬的要求,大方莊重,內容明確,措詞精練達意。還有一些固定的用語。如:父親稱“家嚴”,母親稱“家慈”。一般為自右向左豎寫,右上角寫“謹詹于X月X日為家嚴(或家慈)古稀壽誕。略備薄酒一盞,敬請賜教,恭候”,另起一行再寫“光臨”左下方寫“XXX頓首”,再下一行寫發(fā)柬日期。發(fā)柬日期一般在祝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諺曰:“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壽柬后,便準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
預備物資
籌辦壽禮,需要做大量的物資準備。一是招待親朋的物資,小到瓜子糖果,大到飯菜酒水,一樣都不能少。特別是壽宴的準備更是馬虎不得。殷實家庭通常提前去餐館預定壽宴,屆時餐館用手提食盒送至主辦家庭。條件一般人家就自請廚師備宴,既節(jié)儉又實惠,紅紅火火,也不失面子。
還要準備祝壽的物品,如: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多為掛面,沒有掛面可用自搟的細面條,叫“長壽面”;壽桃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后涂上紅綠食色;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成的多層棗餅。
布置壽堂
壽堂布置力求莊重、大方、喜慶、熱烈。一般人家都把堂屋正廳做為壽堂。大門口一對大紅燈籠高掛,紅燈上大書金色“壽”字。院內搭棚掛紅,堂內張燈結彩。壽堂正面墻上掛中堂畫像: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古代神話中的長壽之神老壽星,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傳說供奉這位神仙,可使人健康長壽。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常襯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女壽多為“瑤池王母”(即王母娘娘,又稱“瑤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王母”等)。她是主管所有女仙的女神,是掌管不死藥、長生的上古女神,是保護婦女、婚育、長壽的女神。
中堂也可以是“百壽圖”、“八仙慶壽”或大紅紙書寫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類具有祝福寓意的對聯(lián)。
中堂下設禮桌。桌上陳香燭、壽糕、壽桃、壽酒等。同時,準備一把披有紅布的太師椅,男壽放在桌之左,女壽放在桌之右,屆時壽星坐此受拜。
壽禮
至親好友應邀參加壽誕活動,要向壽者贈送壽禮。根據(jù)家境狀況、身份不同,壽禮也各有不同。但無論贈送什么都蘊含著祝福健康長壽與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在諸多禮品中,有禮金、首飾、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也有衣物、鞋帽、壽杖等生活用品;有壽糕、壽面、壽桃、魚肉等食品,也有寫有福壽字句的壽幛、壽屏、壽匾等飾品??芍^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凡是壽慶用的禮物,一律冠以“壽”字。每件壽禮必須綴上用紅紙剪出的“壽”字。若恰逢五世同堂的人家老人祝壽,親朋會送上一塊寫有“五葉衍祥”四個大字的大牌匾額,意思是五代人繁衍生息,會帶來幸福吉祥。
在慶壽禮品中,每一種都有幸福吉祥的寓意?!皦勖妗?“面”與“命”諧音,寓意長命百歲;“壽桃”:“桃”與“陶”諧音,寓意其樂陶陶。民間傳說桃能驅鬼避邪,又借喻“蟠桃盛會,壽與王母”;“壽糕”:“糕”與“高”諧音,寓意德高望重;“壽酒”:“酒”與“久”諧音,寓意長久……
“壽幛”:是把寫有吉祥語和送者姓名的紅紙釘在一塊布匹上,懸掛于壽堂四壁或在院中搭棚懸掛。書寫的吉祥語男壽與女壽各不相同,男壽常用“仁者為壽”、“貴壽無極”;女壽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也有大戶人家或有身份的人物送壽戲慶賀的,那是少數(shù)。
無論什么壽禮,主家收到后必須用大紅禮冊逐一登記。一是顯示莊重,二是以便日后還禮。因為,中國人講究個禮尚往來。所以,這是個不可缺少的步驟。
特殊禮物
老人過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歲幾次生日時,祝壽禮比較特殊。
六十六歲占兩個“六”字,象征“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重視。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傲锍蚤|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必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饅頭,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肉與小饅頭必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
七十三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其實,這種說法是從孔孟說起的??鬃踊畹狡呤?,孟子活到八十四。人們以為連圣人都難以逃避,一般人更不用提了。所以,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壽誕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壽誕儀禮
給老人慶壽并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時,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于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后,老壽星端坐壽堂椅上,晚輩們衣冠整齊,恭恭敬敬,依次磕頭祝壽,并獻上賀壽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