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頭巾
唱情歌
阿拉伯人的頭巾也是沙漠環(huán)境的產物,與他們的文化息息相關。一開始,肆虐的風沙以及變幻無常的天氣使阿拉伯人不得不戴上頭巾,用以夏天防止日曬,冬天御寒保暖。對我們這些非穆斯林來說,乍一看,阿拉伯人的長袍和頭巾似乎千篇一律,其實頭巾也有很多講究。在阿拉伯語中,頭巾叫“庫非耶”,一般用棉布、薄紗、綢子或真絲絹紡織而成,并往往施以刺繡、挑花等。
從顏色上看,阿拉伯頭巾最初只有白色和米色兩種,后來逐漸發(fā)展到五顔六色。除了蘇丹等國家的男子喜歡纏純粹的白色外,一般的阿拉伯人都更青睞雜色頭巾,尤其是白、紅、黑、藍、紫等混合色系。在阿曼,顏色還有貴賤之分,以紅、藍、黃三色為基調的頭巾是王室家族專用的,老百姓則只能用白色或素色的。
從款式上看,大體分戴頭箍和不戴頭箍兩種。沙特、科威特、卡塔爾、巴林等海灣國家,都在頭巾上面纏個頭箍。北非國家如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以及同樣是海灣國家的阿曼等,男子卻不戴頭箍。頭箍是用駝毛做成的圓狀環(huán),以黑色居多,也有白色的,與頭箍配套的還有一根長長的飄帶,戴在頭上顯得英俊灑脫。
從形狀上看,雖然包在頭上已經無法辯識,但頭巾本身有正方形的,有長方形的,也有三角形的,長度一般在2公尺左右,不過蘇丹的最長,達3米開外。
從戴法上看,更是各有千秋。通常的戴法是:先把頭巾疊成三角形然后一長一短地蓋在頭上,將短的一端從前面繞過來,長的一端蓋住臉部,接著調整一下,就可以纏繞了。但怎樣纏就有講究了。沙特、科威特、阿聯(lián)酋等人將頭巾緊緊地罩住頭頂,然后長長地垂下,再在上面套一個圓而細長的頭箍,依著頭頂上方把頭巾固定住。阿曼人的頭巾不垂下,也壓根沒有箍,而是整整的一塊全部纏在頭上,挽一個疙瘩,不使脫落,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阿曼人。
人們最常見的頭巾是已故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戴的那種,由黑白顏色搭配組成的方格狀。不過,阿拉法特從來不穿長袍,只穿西服或者軍裝,一些阿拉伯人對此頗有微詞甚至不滿,認為這種打扮不能構成阿拉伯民族服裝的典型特色,甚至有些“不倫不類”,“破壞了阿拉伯民族服裝的和諧性”等。
這種指責未免有些苛刻。雖然傳統(tǒng)上頭巾是與長袍相配套的,穿大袍一定要纏頭巾,尤其是在正式場合更要如此。但倒過來,戴頭巾時不一定要穿長袍?,F(xiàn)在約旦、敘利亞等一些國家的議員,不少就是這樣的打扮:身著西裝,打著領帶,頭上卻緊緊纏著頭巾,很是有趣。實際上,今天的阿拉伯頭巾,已經從最初的擋風遮陽、抵御惡劣沙漠氣候等的實用功能,變成了一種裝飾,甚至演化出一種“頭巾文化”、“頭巾政治”。頭巾已不單純是衣飾的一部分,它還具有榮譽、地位以及文化和政治的蘊涵。難怪,阿拉法特的頭巾,還被認為是他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斗的象征呢。
一位阿拉伯老者這樣說:“我認為頭巾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我們阿拉伯人的驕傲和榮譽,更是我們祖先文化的一部分,要是有人膽敢從我這里把它奪走,我就和他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