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氣四溢的植物活化石-桫欏樹的傳說(3)
戊寅
桫欏樹干外皮堅硬,花紋美觀,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藥用,具有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風濕、強筋骨、清熱止咳。常用來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肺熱咳嗽、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腦以及腎炎、水腫、腎虛、腰痛、婦女崩漏、中心積腹痛、蛔蟲、蟯蟲和牛瘟等。內莖液汗,外用可治癬癥。其莖桿髓部含淀粉大約在25—30%左右,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莖具有清熱解署等功效。
桫欏樹的姿態(tài)一枝獨秀,它的頂端終有三四個卷曲的葉子,是蕨類植物的典型代表;它的大葉伸展開來,仿佛舞女舒展彩袖,輕歌曼舞,給人無限遐思。在林莽,在河邊,一株株,一片片,俊俏挺拔,桀驁不群,仿佛像一柄柄支開的碩大的雨傘,也仿佛像孔雀開屏在迎接嘉賓。它歷經世紀的變遷,閱盡人世間的滄桑,依然樂不知疲,依然蓬勃成長,顯示著昂然生機。
關于桫欏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涇河北岸有個桫欏塬,桫欏塬上有棵桫欏樹,桫欏塬上的桫欏樹是那樣神圣幽遠。很久很久以前,桫欏塬叫荏九塬,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塬上大樹參天、草木茂盛、飛鳥和鳴、走獸出沒,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適時的細雨滋潤著萬物。在這塊厚重的黃土地上,人們播種勞作,過著平凡樸實的日子,沒有憂愁,也沒有悲傷。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平靜快樂的日子總不會久長。有一年忽然災難降臨,塬中心那口深不可測的古井中流出的不再是甘甜的清泉,而是一股洶涌渾黃的濁水,霎時淹沒了良田千頃,莊稼人畜。平地忽成一片汪洋大海,即現(xiàn)在的“海子坳”。人們有的被洪水沖走淹死,有的抱著樹干漂到塬邊四周的高坎上。面對繼續(xù)高漲的洪水,人們抱頭痛哭,哀痛的嚎哭聲傳上九霄。天庭的玉皇大帝低頭但見人間洪水肆虐,哀鴻遍地,大吃一驚,遂派崆峒山的廣成子大仙駕云將一株桫欏樹苗拋于荏九塬的古井旁,小樹在洪水中站穩(wěn)身子,落地生根只九個時辰,頓成一棵參天大樹,古井立時不再逞兇,濁浪不再奔流,坳地里的水也開始慢慢地消退。人們默默從四面的塬邊上又回到平地,重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