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佛教的神奇因緣(2)
墜雨痕
蘇軾的佛緣
蘇軾是一個佛緣非常深厚的人。他的家鄉(xiāng)眉州地處佛法興旺的天府之國四川,又毗鄰樂山大佛和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等佛教圣地,他的家庭也具有濃厚的佛教氛圍。蘇軾在其《十八大阿羅漢頌》中,曾記述自家中供奉羅漢像的感應事跡:“軾家藏十六羅漢像,每設(shè)茶供,則化為白乳;或凝為雪花、桃李、芍藥,僅可指名?!?/p>
蘇軾的祖父蘇序,天性純樸慈善,宅心仁厚,在荒年里,常把家里積存的谷米拿出來,分給饑困的鄉(xiāng)親們吃。他的父親蘇洵師事蜀地出身的云門宗高僧圓通居訥和寶月大師惟簡,僧傳中記錄他為圓通居訥的法嗣。其母程氏亦篤信佛教,蘇軾的《阿彌陀佛頌》中載:“眉山蘇軾敬舍亡母蜀郡太君程氏,遺留簪珥,命工胡錫采畫佛像,以薦父母冥福?!?/p>
蘇軾在父母去世時,曾將他們生平喜好的遺物布施佛寺作功德,如他在《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云:“昔予先君文安主簿贈中大夫諱洵,先夫人武昌太君程氏,皆性仁行廉,崇信三寶。捐館之日,追述遺意,舍所愛作佛事,雖力有所止,而志則無盡。”
蘇家人的佛緣
由蘇軾的作品可知,其弟蘇轍(字子由)信奉佛教,常與他探討佛法,并樂意于做佛教功德善事。如《與辯才禪師》中云:“某與舍弟某舍絹一百疋,奉為先君霸州文安縣主簿累贈中大夫、先妣武昌郡太君程氏,造地藏菩薩一尊,并座及侍者二人”等。蘇軾的宗兄惟簡法師,修持精嚴,德名遠播,被宋仁宗皇帝賜紫袈裟,并賜號寶月大師,他和蘇軾交誼深厚。
蘇軾的妻子王閏之也信奉佛教,如蘇軾的《阿彌陀佛贊》云,她“臨終之夕,遺言舍所受用,使其子邁、迨、過為畫阿彌陀像”等等。忠誠地陪伴蘇軾度過了二十三年的風雨人生的侍妾朝云亦虔誠學佛,她跟從泗上比丘尼義沖學佛法,彌留時誦《金剛經(jīng)》四句偈而絕,葬于棲禪山寺松林中,鄰近大圣塔。
蘇軾在朝云墓前建了一座紀念她的碑亭“六如亭”,取意于她彌留時念誦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朝云墓志銘》中,蘇軾贊美她:“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歸?!辈⒆髟姟兜砍啤吩疲骸皞囊荒顑斍皞?,彈指三生斷后緣。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p>
蘇軾的前世
從小就受佛教氛圍濃郁的家鄉(xiāng)和家庭熏陶的蘇軾,多次說自己前世為禪僧戒和尚,尚未出生,便與佛僧有著不解之緣。他說母親剛懷他的時候,夢見僧人來托宿:“先妣方孕時,夢一僧來托宿,記其頎然而眇一目?!碧K軾自言在八九歲時,也做了一個類似的夢:“軾年八九歲時,嘗夢其身是僧,往來陜右。”
《禪林僧寶傳》卷二十九載,蘇軾曾經(jīng)到高安看望弟弟蘇轍,即將到達的那天晚上,蘇轍與洞山真凈文禪師、圣壽聰禪師連床夜語。當晚真凈文禪師和聰禪師都同時夢見戒禪師。接著很快蘇軾就到達了。戒禪師是陜右人,失一目,去世已五十年,而蘇軾當時正好四十九歲。后來蘇軾寫信給真凈文禪師說:“戒和尚不識人嫌,強顏復出,亦可笑矣。既是法器,愿痛加磨礪,使還舊觀?!睆拇艘院螅K軾常喜歡穿和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