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藝術
南曼氏
景頗族口頭文學十分豐富,有創(chuàng)世紀神話、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多與音樂相結合,又說又唱,詞曲優(yōu)美動聽。
象腳鼓
傣族打擊樂器。景頗、阿昌、布朗等民族亦多采用。因形似象腳面得名。一據(jù)傳,象腳鼓的發(fā)明者是兩位馴象的傣族馭手。他們在大象臥題之際,仿照象腳做出了人間第一個象腳鼓。鼓身用攀枝花木或芒果樹簸空而成,上端較粗,下端呈喇叭狀.以牛、羊皮蒙面。大小不等,長的有130厘米,演奏時斜掛在身上,技法多樣,一般掌、拳、指、肘并用。鼓聲宏壯深沉,有獨特音色。多用于舞蹈伴奏。
歌舞
景頗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多為集體舞,反映生活、生產、戰(zhàn)爭、祭祀等活動。有的是千人以上載歌載舞,伴以雄渾的木鼓聲,舞步均勻,節(jié)奏鮮明,聲勢豪壯,山谷應聲,表現(xiàn)了高超的藝術水平。樂器有木鼓、象腳鼓、铓鑼、鈸、竹笛等。景頗族叫民歌為“志”。人們比喻它比漫山的樹葉還多。歌謠具有細致、爽朗、樸實的風格,反映了景頗族人民的生產、斗爭和生活。“志”因種類不同而調式各異,分縱歌志、本志、迷悍志、用旺志、贊太志、志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