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家角放生橋的傳說
蘭澤
上海淀山湖畔,靜臥著名聞遐邇的江南古鎮(zhèn)朱家角。36座古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shù)放生橋。
始建于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的放生橋,位于朱家角鎮(zhèn)東部,它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五孔石拱橋,也是包括周莊、烏鎮(zhèn)、同里等在內(nèi)的“江南十大名鎮(zhèn)”中惟一的大型古橋。
放生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橋身中間最大的孔徑達13米,兩側孔徑各10米上下。承重結構采用超薄型橋墩,橋墩厚度約100厘米。大橋造型秀美,壯觀而不失精巧,歷數(shù)百年風雨滄桑而依舊保存完好。
放生橋長如玉帶,狀如彩虹,遠遠看去,在平靜如鏡的河水倒映下,5個半圓形橋孔變成完整的圓孔,相映成趣,別有洞天;舊稱“井帶長虹”,是當?shù)刂摹笆啊敝?,也是歷史文化名鎮(zhèn)朱家角的標志性建筑。
明清時代,每逢農(nóng)歷初一,當?shù)厣硕家跇蝽斉e行隆重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胺派鷺颉敝从纱硕鴣?。
放生橋的來歷
明朝隆慶年間,朱家角上的明遠庵里有三個和尚,奉了師傅的法旨,四處化緣,準備把化緣的銀子,替百姓做幾件善事。話說其中的性潮和尚,遠游十多年,化緣得來一筆巨款,他舍不得化費丁點銀鈿,急急沖沖趕回朱家角,欲向師傅復命。不料,師傅竟已離開人世,性潮和尚頓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來踱去,苦思冥想,究竟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抬頭一看,只見漕港河兩岸許多人在等船擺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對,不如在兩岸造橋一座,方便百姓來來往往,豈不美哉?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買馬,籌集木材石頭,造橋工程開始起動。誰知,開工幾日,橋樁就是打不下去、這橋樁究竟打在何處何方,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地方。性潮望河興嘆,卻無計可施。
一日,漕港河來了個乞丐,笑著對性潮說:“大師造大橋,功德大無邊,橋樁要深打,蘆生最為吉?!毙猿笔謿夥?,你們明明看見河灘方圓十里無一根蘆葦,分明是閉著眼睛說瞎話,故意取笑我不成?那個乞丐也不答話,從懷里摸出一把紅棗,往嘴里亂嚼一通,吐出一團棗核,輪番扔進漕港河。說時遲,那時快,一眨眼功夫,河里齊刷刷長出四片蘆葦。性潮和尚情知這人必定神仙無疑,俯身便拜,那個乞丐早已無蹤影。性潮在蘆葦灘上打上橋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橋。
好事多磨,待到最后安放刻有八條盤龍的龍門石時,居然放來放去放不下,合來合去合不攏,急煞性潮和當?shù)乩习傩铡_@時,來了一個白發(fā)銀須老人,對性潮笑笑說:“若要龍門石合攏,除非要等馬騎人來到?!毙猿辈唤?,世上只有人騎馬,從來沒有見過馬騎人,龍門石怕是一輩子難合攏。他正在為難,突然見前方來了個掮著一只三腳木的漢子。性潮方悟,三腳木即三腳馬,不錯,天助我也。于是性潮大喝一聲:“馬騎人來也,快合龍門石。在場的幾個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龍門石放到正中位置,這時,只見那“馬騎人”走到橋正中,用“三腳馬”在龍門石上輕輕一敲;不偏不倚龍門石正好落準。
事后,人們傳說那“馬騎人”就是八仙中的“鐵拐李”。龍門石果真合上,而且一絲不差。
事后性潮和尚將橋下方里許為慈門寺僧放生之地,以謝造橋仙人之功德無量。并禁止?jié)O人置網(wǎng),在水中立樁為界,每逢農(nóng)歷初一,為放生日期,故橋稱為“放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