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女人銀飾背后的秘密
文雅郎
中國的西南部貴州雷山縣,一個獨特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在云貴高原的密林深處,他們世代傳習著一種習俗,將家中所有的財產(chǎn)都換成白花花的銀子,投入熔爐,鍛造成絲,編制成花,鏨刻成衣。
銀花、銀鈴、銀項圈、銀帽,苗女全身的銀裝可重達二、三十斤。上百年來,為什么白銀會成為一個民族的象征?苗族人又為何要用白銀來包裹自己?
記者和銀匠師傅楊文斌一起,來到了貴州省雷山縣的千戶苗寨。山路很顛簸,20公里的山路我們整整走了三個半小時,才來到中國唯一的銀匠村—雷山縣控拜村。
在雷山縣的每一戶苗家人幾乎家家都有銀裝的收藏。據(jù)說每逢苗年節(jié),苗家女子盛裝披銀,項戴數(shù)個婁花銀項圈淹沒嘴鼻,胸前配掛重大銀鎖,腕間攜戴數(shù)對不同樣式的銀手鐲,她們要比試誰的銀裝最重,誰的最大,誰的最多,獲勝者將會成為蘆笙場上所有小伙子追逐的目標。然而楊光斌卻認為美麗并不是苗族人喜歡銀飾的直接原因。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銀飾的功能性作用。楊文斌告訴我們,苗族人的銀飾可以避邪,還能去毒,防止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