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容易遭哪些類型的騙子
情緒控
老人是騙子的主要對象,你知道老人容易遭哪些類型的騙子嗎?我們和吱客 安全網(wǎng)看看吧。
人一旦上了年紀,思維反應就會日漸遲緩,許多犯罪分子恰恰利用了中老年人這一弱點大肆行騙。犯罪分子作案目標大多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經(jīng)常采取幾個團伙成員共同“演戲”,取得事主信任后實施詐騙的作案方式,老人容易遭哪些類型的騙子呢?如何教老人防騙,我們和吱客網(wǎng)看看吧。
手段一:消災解難。
犯罪分子采用問路的方式選擇對象,借口請求對方帶路,途中趁機以事主 “臉色不好”“近期家里人可能有災難”等話套事主,稱可幫事主“驅邪消災”,騙得事主信任,隨后叫事主回家或到銀行取出財物用以“拜神作法”。期間,犯罪分子趁事主不備取走或掉包事主財物。
手段二:尋求名醫(yī)。
犯罪分子通過幾名同伙聯(lián)手 “演出”,稱通過觀察事主的面相察覺到事主的家人近期出現(xiàn)不同尋常的癥狀,自稱認識“名醫(yī)”可以醫(yī)治,建議事主拿出財物“作法”后再帶其去找“名醫(yī)”治療,伺機將事主財物掉包騙走。
手段三:“免費體驗”。
由于年齡增長,各種各樣的疾病自然隨之而來,老年人求醫(yī)問藥的心理也就更加強烈。然而,這些中老年人大多缺乏保健知識,有貪圖省錢,于是一些犯罪分子就緊緊抓住老年人的這種貪小便宜的心理,打起“健康講座咨詢、免費品嘗體驗”的幌子,以“專家”授課、咨詢、贈送各種藥品、保健食品以及提供醫(yī)療、保健器械免費讓你品嘗和體驗的方式來行騙,頻頻使老年人掉進他們精心設計的“溫柔陷阱”。
警方提示
廣大老年人破除迷信思想,勿起貪念,謹防受騙,同時年輕人要多與老年人交流溝通,以提高老年人自我防范意識。多學習老人防騙小知識,預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