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山羊舞”與“天鵝舞”(2)
愁斷腸
去年年底,吉木乃縣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辦公室,開始對全縣范圍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重點普查了縣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huán)境、瀕危程度、保護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等。通過普查,包括民間文學、民間美術等10多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浮出水面。吉木乃縣也隨即通過文字、音像等方式,對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并申報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據謝交汗透露,除了前段時間“熊舞”被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發(fā)現兩部哈薩克族民間文學 “黑薩”,挖掘出首本關于19世紀歷史英雄巴拉哈孜傳奇故事的整套書籍外,吉木乃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辦公室最近又收集整理出了16本哈薩克族民間回憶錄古籍,再加上瀕臨失傳的“山羊舞”、“天鵝舞”,這一切都為吉木乃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增色不少。
目前,吉木乃縣已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數據庫,搜集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詩歌、長詩、民歌、短詩等工作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同時該縣還進一步充實相關文字、影像資料,及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爭取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