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和國歌的誕生(2)
紅毅子
五星紅旗誕生背后的故事
大家知道國旗的樣子是誰設計的嗎?關于國旗設計又有哪些故事呢?
在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天安門廣場由毛澤東主席升起,冉冉升起的紅旗代表著中國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引起全國人民注目的五星紅旗卻并非出自書畫大師或政治家之手,而是來自一名普通市民的設計投稿。
當時時任上海市日用雜品公司副經理的曾聯(lián)松,從《解放日報》上看到新政協(xié)發(fā)布的關于征集國旗設計的啟事后,心潮澎湃,勢要畫出一幅滿意的國旗來表達自己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那段時間他天天將自己關在閣樓里構思,為設計國旗圖案夜以繼日,揮汗如雨,似癡如迷。
但設計的最初并不順利,廢棄了不少的設計圖紙。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他仰望群星閃爍的太空,陷入了沉思,隨后耳邊傳來“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美唱曲。
“盼星星,星星”,曾聯(lián)松靈機一動:中國共產黨難道不正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嗎!當年的工農紅軍也是以五角星作為自己的標志。用五角星作為國旗的標志主題,該多有意義呀。
于是,他決定以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想好了設計主題,那么接下來的細節(jié)怎么設計呢?要一顆星還是兩顆星?怎么設計會讓國旗蘊含深刻的含義呢?
對此他設想:以一顆大星導引在前,幾顆小星環(huán)繞于后,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征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緊緊地環(huán)繞在黨的周圍,象征著人民團結戰(zhàn)斗,走向勝利。
為了使整個圖案更加突出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周圍這一特征,曾聯(lián)松設計了每個小星的中心點都通過自己的-個星尖,跟大星的中心點聯(lián)成一線,把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這個歷史的結論顯示在旗上。
他還把五角星設計為黃色,設計整體色彩以紅色為主,似紅霞滿天。紅色表達熱烈的感情,象征革命,不僅與象征革命的紅色相協(xié)調,象紅霞一片,金光燦燦,色簡而莊嚴,且也表達了中華兒女黃色人種的民族特征。
最后在代表共產黨的大五星內添加代表工農的錘子和鐮刀。經過反復推敲,曾聯(lián)松完成國旗設計稿并將之寄出,參加國旗評選。
現(xiàn)在我們看到五星紅旗倍感驕傲與自豪,但最初選定國旗樣式并非易事,事關國家形象,關于國旗的選定,慎之又慎。五星紅旗的“奪冠之路”走的也是十分艱難。
第一難:競爭者如云
自從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發(fā)出征集國旗圖案的通告后,共收到2992幅(一說為3012幅)應征國旗圖案,其中包括美洲和待解放區(qū)寄來的設計稿。其中只有38幅被選入候選草圖,而曾聯(lián)松的設計草圖在最初甚至未能入選。
后來在田漢的主張下才得被收為“復字32號”“紅底五星旗”,并對細節(jié)做出調整,去掉鐮錘圖案。
第二難: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最初毛主席及多數(shù)代表都贊成一顆星一條橫杠的圖案,這無疑又增添了五星紅旗入選的難度。
幸而,有人對此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一條橫杠有分裂國土、分裂革命之嫌,而且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孫悟空的金箍棒。由此,該幅設計被否決。
第三難:四顆小星含義不妥
五星紅旗遭遇“史上最大難關”。會中有代表覺得方案中的四顆小五角星提法不妥,不應提到資產階級。
看到這里不由的為五星紅旗捏一把汗。
幸好,有代表向周總理推薦曾聯(lián)松的“紅底五星旗”設計稿,并獲得了總理認可,毛主席也認可四顆小星圍繞大星表現(xiàn)我國革命人大團結的深層含義。
最終在對這一設計圖案作出局部修改,去掉鐮錘圖案后,敲定采用五星紅旗作為國旗。
三大難關,只要一關未過,能夠帶給我們驕傲與自豪的五星紅旗就不會是現(xiàn)在的樣子。
五星紅旗承載著中國人的信仰,你是我的驕傲,我為你自豪,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愿祖國未來更加繁榮,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