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風俗拾趣之祭神(2)
素真
由于這種活動過于大型,一次操辦參與人數(shù)少則近萬,多則十幾萬,費用也約幾十萬,這當然由族姓共同負擔,但其中大部分由族姓中的經(jīng)濟實力強者,謂之捐。而活動一般也是由族姓散居各村輪流組辦。一般情況下,大型祭祖活動是在祖宗生日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會有族姓人員組成活動委員會,并分設(shè)接待、祭祀、活動、財務等若干個委員會。在祖先生日之前,委員長會精挑細選一個小組人員,奔赴祖先的出生地,“請”回祖先,祖先進入組辦地界內(nèi)時,會有十里八鄉(xiāng)方圓百里的族人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萬人隊伍迎接,交通、警察因為事先得到照會,也會協(xié)助進行交通管制和治安管理。祖先接回村里,進行宏大的佛事和祭祀活動,繼而是大肆吃喝,以敘族情,最后則是文藝團體連場演出。
這也是所有祭祀活動中最正規(guī)最花費的一個。當然各家平常也會對祖先進行恭奉,以謝祖恩!
第三類按現(xiàn)在說法屬于公益性質(zhì)的祭祀活動,謂之普渡。從名字看,就知道是普渡眾生。據(jù)閩南人說,相傳李世民當朝時期,某日夢中游歷之地皆孤魂夜鬼,甚是凄涼,于是第二日便發(fā)布圣旨,要求每家每戶要留出一口飯,以救這些孤魂夜鬼。延續(xù)至今,閩南是各村都固定在某年的某一日,舉行普渡活動,祭奠那些孤魂野鬼。但隨著時間流逝,這種活動的祭祀性質(zhì)已經(jīng)漸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成為朋友親戚交流的一個聚會。在這天,該村的每戶人家都要準備盛大的晚餐,家庭成員邀請所有的親戚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只要有空愿意的話,均可參加。大家熱鬧一番而已。
這是大概總結(jié)的閩南祭神祭祖的一些風俗,實際上,在閩南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多不勝數(shù)。而據(jù)朋友介紹,每一戶人家,每年平均用于這類祭祀活動上的資金約萬元左右,企業(yè)當中,一些日常祭祀活動的費用均從管理費用中列支。由此可見,雖然這些活動是迷信,但實際上因為他們比迷信算是到了極致,也因為閩南一帶全都如此,因此也就成為了閩南一帶獨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