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磨刀節(jié)(4)
梓蓓
有另一個版本,關于“關公磨刀節(jié)”的由來,與《山海經》記述的傳說有關:南海龍王的三太子本是蛇妖所變,因當地百姓拒絕給它供奉童女,它施法使人間大旱三年,民不聊生。玉帝派關公去催促三太子降雨,關公當著三太子的面磨青龍偃月刀令其降雨,三太子被降服,甘霖普降,自此人間風調雨順。后人為了紀念關公圣德,在昆侖關建關帝廟,供奉關公像,并將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定為“關公磨刀節(jié)”。
而同在昆侖鎮(zhèn),還有另一個故事,認為“關公磨刀節(jié)”與“關公下凡捉大蟒”的民間傳說有關。據說,北宋年間,昆侖關以北的山坳,時有大蟒出沒,某年農歷五月十三,關公下凡,路過昆侖關,磨刀霍霍,揮斬蟒蛇。從此,當地群眾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二夜晚到次日,便自覺聚集到此紀念關公,寄托懲惡揚善、匡扶正義的美好愿望。
關公磨刀節(jié)承載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厚重的信仰內涵,特顯社會凝聚力和親和力,教育和激勵后人秉承先賢正義除惡、勇于進取的精神,團結互助,圖強奮發(fā),共建和諧幸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