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高齡”的武當進香習俗(4)
耘豪氏
三月三
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真武于這一天降生,明朝定都南京以后,規(guī)定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真武飛升日)都要建醮祭禱,而信眾也于這天成群結(jié)隊、聲勢浩大地上山朝拜。作為明朝的“皇室家廟”,武當山道士或者入宮建醮(指道士設法壇做法事),或者由帝王派人到武當山祈求福佑?;实鄣腔?、祈嗣延本,也都會設壇建醮。明朝以后,武當山的齋醮活動才由廟堂,轉(zhuǎn)入民間。
真武神在臺灣
被視為守護神
也有“資深”的香客,他們不去金頂,而是直上紫霄宮。在如今的武當山風景區(qū),紫霄宮是唯一的道場,道人在這里設壇祭禱,供齋醮神,三月三這一天,有盛大的法會。
潛江人劉玉香,信道三十年,每年上山三次:正月、三月和九月,雖也是“朝山進香”,但她圖個清靜,已經(jīng)多年沒上金頂朝拜,與紫霄坤道熟絡。作為當?shù)亍跋泐^”,她每年組織當?shù)匦疟娗皝沓?,自己則可以免掉景區(qū)高昂的門票。
“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沒有現(xiàn)在的路,只能爬山,爬得手指甲血直流?!弊孕¢L在江漢平原的劉玉香,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大山。而紫霄宮又是山中難得的清靜之所,即便是游人如織的黃金周,紫霄宮里最多的,也還是“同道中人”。
劉玉香帶來的香客們,一早就向著金頂進發(fā)了,留下她孤身一人,在紫霄宮各殿,逐一參拜,焚香燒裱。青龍白虎王靈官,真武三清玉皇大帝,雖然各司其職各有神通,到了劉玉香的口中,一概叫“菩薩”。
早上八點半,一場法會在鐘磬聲中啟幕,劉玉香聞聲,也收拾妥當香包袋,前往紫霄大殿。
武當山道教的壇儀法式,壇場、供器、供品、儀仗……極其繁復,執(zhí)事的高功(俗稱掌壇師),一般都由學識淵博、內(nèi)外兼修的法師擔任,發(fā)愿、贊頌、唱偈、念咒,法師唱念,稱為“吟表”,同時身著法衣旋行,形同舞步,另有多人各司其職。法師通過繁復的齋醮科儀,通神濟度、祈福禳災、驅(qū)邪治病,抑揚頓挫。道教音樂貫穿始終,鐘、磬、鐃、鈸、鼓、笙、簫、琴、二胡、木魚,吹打念唱,聲聲入耳。
三月初三的紀念法事,叫做“上祖師表”,以紀念真武圣誕之日。道士和信徒,將心愿書于黃紙,焚燒上陳。
紫霄大殿之外,前來“奏表”的信眾也陸續(xù)趕來。來自臺灣彰化“天后三圣宮”的一行十余人,還拖著行李箱,就來到真武像前虔誠跪拜,領頭一名四十多歲的女信士,用閩南話奏表,末了帶領眾人齊呼:臺灣平安、大陸平安、地球平安。然后起身“回駕”。
當中的一位信士說,真武神在臺灣,被稱為“玄天上帝”,俗稱“上帝爺”,宮觀分布在臺灣各地,歷史久遠,自從1988年以后,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朝圣團體,到武當山“朝山進香”。據(jù)民俗專家考證,“玄天上帝”盛行臺灣,可能跟明將鄭成功有關,他一度將玄天上帝視為臺灣的“守護神”。
紫霄宮作為武當山保存最完善的宮殿古建筑群,也自然吸引了游人眼光,偶有旅行團前來觀看,但即便是喧嘩和鼓噪,也不會掩蓋鐘磬之悅耳,仿佛兩個世界,平行卻永無重疊。
1.“紫金城”,紅墻綠瓦。
2.武當山金殿,萬歷年間的青銅護欄,在一人高的位置被摸得錚亮。
3.三月初三,紫霄宮舉行了一場為真武祝壽的盛大法事。
4.武當山博物館館藏的萬民傘。
5.玄岳門,武當山的古老山門。